- A+
近日,由国内医科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的一项安罗替尼一线医治转移扩散性肾细胞癌(mRCC)的Ⅱ期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安罗替尼取得了与舒尼替尼(sunitinib)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特性更好。安罗替尼为mRCC的一线医治延长了新的选择。该研究中,来自中国13个临床医院的mRCC患病者,以2∶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安罗替尼或舒尼替尼(sunitinib)医治。安罗替尼组患病者口服安罗替尼12 毫克,每日1次,连续口服2周后停药1周。舒尼替尼(sunitinib)组患病者口服舒尼替尼(sunitinib)50毫克,每日1次,连服4周后停药2周。两组医治一直坚持到疾病进展、无法耐药毒性或撤回知情同意。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特性。
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共纳入133例患病者,安罗替尼组90例,舒尼替尼(sunitinib)组43例,两组患病者基线特点相似。数据截止到2016年4月15日,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7.5个月,舒尼替尼(sunitinib)组为16.6个月,两组间PFS无显著差异[风险比(HR)=0.89,95%置信区间(CI)为0.52~1.52,P>0.5;)。继续随访至2017年8月10日,安罗替尼组的中位OS为30.9个月,舒尼替尼(sunitinib)组的中位OS为30.5个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5)。两组ORR区别为30.3%(95%CI为20.5%~39.5%)和27.9%(95%CI为14.5%~41.3%)。从治疗效果数据来看,与目前mRCC一线标准医治舒尼替尼(sunitinib)相比,安罗替尼取得相似的结果。
安全特性分析显示,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安罗替尼组显著低于舒尼替尼(sunitinib)组(
28.9%对55.8%,P<0.01);在血小板降低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方面,差异更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罗替尼组和舒尼替尼(sunitinib)组区别为10.0%和18.6%(P=0.18)。两组均出现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腹泻、口腔炎和厌食症等。从安全特性分析中看到,安罗替尼的毒药副作用明显低于舒尼替尼(sunitinib),尤其是血液学毒性。
敬请保留本站客服微信,以备不时之需。 肿瘤 /
药道网—药到病除,助力生命。汇聚全球药品资讯:中国哪里能买到印度万艾可真药
- 微信咨询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WhatsApp 沟通
-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